2025年2月,国内ETF市场迎来一波创新浪潮。首批12只科创综指ETF及科创综合价格指数ETF正式面市,凭借191.57亿元的总募集规模,显示出市场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高度关注。与此同时,国内首批自由现金流策略类ETF也成功进入市场,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。当月,首只卫星通信主题ETF的发行,进一步丰富了ETF的产品线。在新品持续涌现的背景下,实力雄厚的大中型券商自然成为ETF首发的主要推动力量。
上海证券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2月底,沪市ETF数量达到638只,总市值高达27481.25亿元,较上期增长1.47%。总份额为16468.06亿份,较上期略微减少3.88%。尽管份额有所下降,但当月ETF累计成交金额达到35304.13亿元,日均成交金额为1961.34亿元,较上期大幅增长27.13%,反映出市场交易活跃度的显著提升。
2月沪市ETF日均成交金额环比增幅逼近30%,这与权益资产的强势表现密不可分。“2月ETF的交投活跃,在DeepSeek引发全球机构对中国资产,尤其是对科技股价值重估时,科创综指ETF的推出也引发了投资者的热情。” 某中型券商财富管理人士如是说。
具体而言,华泰证券、华宝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在沪市2月券商经纪业务非货币ETF成交额方面位居前三,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0.67%、6.47%和6.39%。
与1月份相比,华泰证券依然是唯一一家市场份额占比超过10%的券商。华宝证券的市场份额从1月末的5.43%提升至6.47%,跃居第二。国泰君安证券的ETF成交额市场份额也从4.9%增长至2月的6.39%,位列第三。而1月末排名第二的银河证券则下滑至2月的第五位,市场份额占比小幅下降至5.35%。
此外,从前三十名券商来看,中金公司在2月中取代了东莞证券,成功跻身成交额排行榜。
根据上交所发布的券商经纪业务2月持有ETF规模排名,申万宏源和中国银河证券仍然遥遥领先,市场份额分别为19.6%和19.57%,总计占比高达39.17%,较1月末略有上升。
同时,2月持有ETF规模前十名券商依然是熟悉的面孔。唯一的变化是华泰证券的市场份额占比小幅上升至4.55%,超越国泰君安证券,排名第六,两者之间的差距仅为0.03个百分点。此外,广发证券和平安证券的经纪业务持有规模也相差不超过0.3个百分点,表明券商在ETF赛道的竞争异常激烈。
进一步的数据显示,在2月份券商经纪业务ETF交易账户数量排名中,华泰证券和东方财富证券继续占据前两位,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1.66%和10.3%。
值得关注的是,平安证券2月经纪业务的交易账户数量重回前三,市场份额占比达到5.7%。银河证券的交易账户数量占比则降至5.29%,排名第四。
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信息显示,截至2025年2月底,上交所基金市场共有主做市商21家,一般做市商12家,总计为679只基金产品提供流动性服务,较上期增加了12只。其中,664只基金获得了主流动性服务。有做市商的ETF达到625只,占全部ETF的98%,覆盖了股票ETF、跨境ETF、债券ETF、商品ETF、货币ETF等各类产品。
在2025年第2个做市月度中,主做市服务评价共计3435项,其中AA等级占比25%,A等级占比42%。一般做市服务评价640项,A等级占比高达95%。主做市商的平均集合竞价参与率为99.66%,平均连续竞价有效参与率为91.08%。
深圳证券交易所方面,截至2025年2月末,深交所基金市场共有流动性服务商27家,总计为440只ETF产品提供流动性服务。
尽管ETF的赚钱效应有所下滑,但券商抢夺ETF市场份额的步伐并未停止,相关赛道的竞争日趋激烈。
从沪市数据来看,华泰证券、中信证券等头部券商在ETF业务的多个细分指标上展现出显著优势,例如在经纪业务ETF成交额、持有ETF规模以及ETF交易账户数量等方面均名列前茅。
“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后,减少了管理费分成和尾随佣金收入,但在ETF发行大潮下,券商也已形成新的模式。那就是,券商对ETF业务更多的是打包的思维,不再是以往单一产品的对应,而是对涉及的融资融券、券结、托管、做市等其他业务的综合考虑。” 前述中型券商财富管理人士指出。
毋庸置疑,在ETF业务领域,头部券商占据着明显的优势。与此同时,部分中小券商也在加速追赶,例如华宝证券依托自主开发的指数产品投资管理系统,致力于打造特色化、专业化的ETF投资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