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棕榈油期货市场可谓是风云变幻,震荡不止。中金在线这篇题为《震荡行情“暴风眼”!棕榈油期货MACD动能转换透露哪些交易密码?》的文章,试图从技术分析的角度,特别是MACD指标,来解读棕榈油期货的走势。但看完之后,我个人觉得,有些观点值得商榷。
文章提到了国际油脂市场的压力、印度进口的激增、出口疲软以及林吉特升值等因素。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,稍微关注一下市场的人都知道。例如,关于印度进口激增,这确实是一个利好,但能否抵消马来西亚出口的疲软?文章只是简单罗列,缺乏更深层次的分析。
而且,文章提到印尼政府将22.1万公顷非法种植园移交国有公司管理,试图以此警惕政策变动带来的潜在扰动。恕我直言,这种“长期可能重塑印尼供应结构”的说法,更像是为了增加文章的“深度”,实际意义不大。要知道,政策的影响需要时间来显现,短期内很难对市场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。
文章的核心在于通过MACD指标来判断棕榈油期货的走势。文章指出,马棕油期货FCPOc3的MACD指标当前值为19,多空动能处于平衡状态。如果DIF与DEA线形成金叉并突破零轴,或触发反弹;反之,若MACD掉头向下,价格可能跌破支撑。
这种分析看似有道理,但实际上过于简化了市场。MACD仅仅是一个滞后指标,它反映的是过去的价格走势,并不能准确预测未来。如果仅仅依靠MACD指标来指导交易,很容易陷入“追涨杀跌”的陷阱。
举个例子,2023年3月,棕榈油期货也曾出现过类似的MACD金叉形态,但随后的走势并非一帆风顺,而是经历了大幅震荡。如果当时有人仅仅依靠MACD指标入场做多,很可能被市场“打脸”。
更何况,技术分析本身就存在争议。芝加哥大学教授Eugene Fama在其著名的“有效市场假说”中就指出,技术分析是无效的,因为市场已经反映了所有已知信息(Eugene Fama, “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: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,” The Journal of Finance, 1970)。
总的来说,中金在线的这篇文章,虽然试图通过技术分析来解读棕榈油期货的走势,但实际上并没有提供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信息。所谓的“交易密码”,更像是一种吸引眼球的噱头。
在我看来,想要在期货市场中获得成功,与其迷信各种技术指标,不如回归常识,深入研究基本面,了解供需关系、政策变化以及宏观经济形势。只有这样,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,而不是被市场情绪所左右。